
发布日期:2025-10-08 12:01 点击次数:128
王安石,字介甫,号半山,北宋杰出的政治家、文学家、思想家,“唐宋八大家” 之一。他自幼聪颖,博览群书,21 岁中进士,从此踏入仕途。为官期间,他目睹社会积弊,主张改革变法,宋神宗时期任宰相,推行 “王安石变法”,试图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,虽最终因阻力重重而失败,却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除了政治成就,王安石在文学领域也造诣深厚。他倡导 “诗文革新运动”,主张文章 “务为有补于世”,其诗风格独特,被称为 “王荆公体”,兼具豪放与婉约之美,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。
1. 《元日》
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
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
这首诗是王安石咏节令的名篇,堪称 “北宋新年名片”。开篇 “爆竹声中一岁除”,以热闹的爆竹声点明新年到来的喜庆氛围,瞬间拉满节日感。“春风送暖入屠苏”,春风吹拂,人们饮下驱邪避瘟的屠苏酒,暖意融融。“千门万户曈曈日”,朝阳升起,照亮千家万户,“曈曈” 二字写出阳光的明亮温暖,充满希望。末句 “总把新桃换旧符”,既写民间换桃符的习俗,又暗喻变法带来的新气象,将节日的欢庆与政治理想巧妙融合,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。
2. 《泊船瓜洲》
京口瓜洲一水间,钟山祇隔数重山。
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。
这是王安石思乡诗的代表作,尤其 “春风又绿江南岸” 一句千古流传。开篇 “京口瓜洲一水间”,写京口与瓜洲仅隔一条江水,距离之近一目了然;“钟山祇隔数重山”,再写故乡钟山虽隔几重山,却在心中近在咫尺,思乡之情悄然流露。“春风又绿江南岸”,“绿” 字堪称神来之笔,将春风吹过江南、草木复苏的景象写得鲜活灵动,从视觉上展现春日生机。末句 “明月何时照我还”,以问句收尾,明月皎洁,却不知何时能照亮归乡之路,把思乡的急切与对仕途的纠结写得细腻动人。
3. 《登飞来峰》
飞来山上千寻塔,闻说鸡鸣见日升。
不畏浮云遮望眼,自缘身在最高层。
这首诗是王安石借登高抒怀的励志之作,尽显其政治抱负。“飞来山上千寻塔”,写出飞来峰塔的高耸,为下文登高望远做铺垫;“闻说鸡鸣见日升”,听闻在塔上黎明鸡鸣时能看见日出,增添了塔的神奇与壮阔。“不畏浮云遮望眼,自缘身在最高层” 是全诗的点睛之笔,“浮云” 既指山间云雾,也暗喻朝中阻碍变法的保守势力,诗人表明自己身处高位,目光长远,不惧阻力,展现出坚定的信念与豪迈的胸襟,至今仍给人以激励。
4. 《夜直》
金炉香尽漏声残,剪剪轻风阵阵寒。
春色恼人眠不得,月移花影上栏干。
“夜直” 即夜间值班,这首诗写的是王安石在宫中值班时的情景与心境。“金炉香尽漏声残”,香炉燃尽,漏壶水滴将尽,点明夜已深沉;“剪剪轻风阵阵寒”,轻柔的风带着阵阵寒意,烘托出深夜的清冷。“春色恼人眠不得”,“恼人” 二字看似抱怨春色,实则是因心中牵挂国事、思绪万千而无法入眠,把无形的愁绪转化为有形的 “春色”。末句 “月移花影上栏干”,月光移动,花影爬上栏干,以静谧的夜景收尾,却更显诗人内心的不平静,含蓄隽永。
5. 《乌江亭》
百战疲劳壮士哀,中原一败势难回。
江东子弟今虽在,肯与君王卷土来。
这是王安石咏史抒怀之作,针对项羽乌江自刎一事发表见解。“百战疲劳壮士哀,中原一败势难回”,开篇便点明项羽军队历经百战,士兵疲惫,且中原一败后局势已难以挽回,客观分析了项羽失败的局势。“江东子弟今虽在,肯与君王卷土来”,诗人提出疑问:即便江东子弟还在,他们是否还愿意跟随项羽卷土重来?不同于杜牧 “江东子弟多才俊,卷土重来未可知” 的惋惜,王安石以冷静客观的视角,道出历史的必然,展现出其政治家的远见。
6. 《书湖阴先生壁二首・其一》
茆檐长扫净无苔,花木成畦手自栽。
一水护田将绿绕,两山排闼送青来。
这首诗是王安石题在友人湖阴先生家墙壁上的作品,充满生活气息与田园之美。“茆檐长扫净无苔”,写友人庭院的茅檐经常打扫,干净得没有一丝青苔,可见友人的勤劳整洁;“花木成畦手自栽”,庭院里的花木整齐成畦,都是友人亲手栽种,透着对生活的热爱。“一水护田将绿绕,两山排闼送青来” 是千古名句,诗人运用拟人手法,将 “水” 比作守护田地的使者,环绕着翠绿的田野;“山” 则像推门而入的客人,送来满眼的青翠,把田园景致写得生动有趣,充满生机与情趣。
7. 《初晴》
幅巾慵整露苍华,度陇深寻一径斜。
小雨初晴好天气,晚花残照野人家。
这首诗描绘了小雨初晴后的乡村景致,充满闲适恬淡之感。“幅巾慵整露苍华”,诗人随意整理着头巾,露出花白的头发,尽显慵懒自在;“度陇深寻一径斜”,越过田垄,深入寻找一条倾斜的小路,勾勒出诗人漫步乡间的身影。“小雨初晴好天气”,直接点出小雨初晴的好时节,简单直白却充满惬意;“晚花残照野人家”,傍晚的花朵在夕阳余晖下,映照在山野人家,画面温馨美好,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。
8. 《雪乾》
雪乾云净见遥岑,南陌芳菲复可寻。
换得千颦为一笑,春风吹柳万黄金。
这首诗写雪后初晴的春日景象,充满生机与喜悦。“雪乾云净见遥岑”,积雪消融,云层散去,远处的山峰清晰可见,天空澄澈明朗;“南陌芳菲复可寻”,南边的田间小路上,花草的芬芳又可以寻觅到了,春日的气息愈发浓厚。“换得千颦为一笑”,将冬日的萧瑟愁绪(千颦)换成春日的喜悦(一笑),对比鲜明,写出心情的转变;“春风吹柳万黄金”,春风吹拂,柳树抽出新芽,满树金黄,把柳枝的鲜嫩与春日的生机写得极具画面感,充满活力。
9. 《南浦》
南浦东冈二月时,物华撩我有新诗。
含风鸭绿粼粼起,弄日鹅黄袅袅垂。
这首诗写二月南浦的春日美景,语言清丽,意境优美。“南浦东冈二月时”,点明地点(南浦东冈)与时间(二月),二月正是春日烂漫之时;“物华撩我有新诗”,春日的美好景物触动诗人灵感,让他生出创作新诗的兴致。“含风鸭绿粼粼起”,写春风吹拂下,碧绿的江水泛起粼粼波光,“鸭绿” 形容江水的翠绿,生动形象;“弄日鹅黄袅袅垂”,鹅黄色的柳枝在阳光下随风飘荡,“鹅黄” 写出柳枝的鲜嫩,“袅袅” 则描绘出柳枝的柔美,两句对仗工整,把春日的水与柳写得清新动人。
10. 《五更》
青灯隔幔映悠悠,小雨含烟凝不流。
祇听蛩声已无梦,五更桐叶强知秋。
这首诗写五更时分的情景,透着孤寂与愁绪。“青灯隔幔映悠悠”,青色的灯光隔着帷幔,映照出悠悠的光影,营造出静谧而清冷的氛围;“小雨含烟凝不流”,小雨夹杂着烟雾,仿佛凝固不动,更显环境的沉闷。“祇听蛩声已无梦”,只听见蟋蟀的叫声,再也无法入眠,写出深夜的孤寂;“五更桐叶强知秋”,五更时分,梧桐叶飘落,让人勉强感受到秋天的到来,“强知秋” 三字道尽内心的凄凉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。
11. 《耿天骘许浪山千叶梅见寄》
闻有名花即谩栽,慇勤准拟故人来。
故人岁岁相逢晚,知复同看几度开。
这首诗是王安石收到友人寄来的千叶梅后所作,饱含对友人的思念。“闻有名花即谩栽”,听闻有名贵的花,便随意栽种,可见对花的喜爱;“慇勤准拟故人来”,殷勤地准备着,等待友人前来观赏,尽显对友人的期盼。“故人岁岁相逢晚”,感叹与友人每年相见都很晚,带着一丝遗憾;“知复同看几度开”,不知还能与友人一同观赏这梅花开放几次,把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时光的忧虑融入其中,情感真挚。
12. 《北山》
北山输绿涨横陂,直堑回塘滟滟时。
细数落花因坐久,缓寻芳草得归迟。
这首诗写诗人在北山游玩的情景,充满闲适与悠然。“北山输绿涨横陂”,北山仿佛把绿色输送过来,使池塘的水位上涨,“输绿” 一词拟人化,生动有趣;“直堑回塘滟滟时”,笔直的沟渠与曲折的池塘里,水波荡漾,波光粼粼。“细数落花因坐久,缓寻芳草得归迟”,诗人因细细数着落花而久坐,又因慢慢寻找芳草而归来较晚,把游玩时的悠闲自在写得淋漓尽致,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享受。
13. 《金陵即事三首・其一》
水际柴门一半开,小桥分路入青苔。
背人照影无穷柳,隔屋吹香并是梅。
这首诗描绘了金陵的乡村景致,充满清幽之美。“水际柴门一半开”,水边的柴门半开着,透着几分闲适与神秘;“小桥分路入青苔”,小桥分开道路,通向长满青苔的地方,勾勒出乡村小路的幽静。“背人照影无穷柳”,柳树背对着人,在水中映照出无数影子,尽显柳树的柔美;“隔屋吹香并是梅”,隔着房屋传来阵阵香气,原来是梅花盛开,“吹香” 二字写出香气的飘散,让人仿佛能闻到梅花的清香,意境清幽淡雅。
14. 《江上》
江北秋阴一半开,晚云含雨却低回。
青山缭绕疑无路,忽见千帆隐映来。
这首诗写江上的秋日景象,充满转折与惊喜。“江北秋阴一半开”,江北的秋日阴云散去一半,天空半晴半阴,景象独特;“晚云含雨却低回”,傍晚的云彩带着雨水,却迟迟不肯落下,透着一丝沉闷。“青山缭绕疑无路”,青山环绕,让人怀疑前方没有道路,营造出迷茫之感;“忽见千帆隐映来”,就在迷茫之际,忽然看见无数船只隐约出现,带来惊喜与希望,写出了江上航行时的独特体验,也暗含 “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 的哲理。
15. 《若耶溪归兴》
若耶溪上踏莓苔,兴罢张帆载酒回。
汀草岸花浑不见,青山无数逐人来。
这首诗写诗人在若耶溪游玩后归航的情景,充满意趣。“若耶溪上踏莓苔”,诗人在若耶溪上踏着青苔漫步,尽显游玩的惬意;“兴罢张帆载酒回”,游玩尽兴后,升起船帆,载着酒返回,透着潇洒自在。“汀草岸花浑不见”,岸边的汀草与野花都看不见了,把注意力转向远方;“青山无数逐人来”,无数青山仿佛在追逐着人而来,运用拟人手法,把静态的青山写得动态十足,充满生机与趣味,让人感受到归航时的轻松愉悦。
16. 《游钟山》
终日看山不厌山,买山终待老山间。
山花落尽山长在,山水空流山自闲。
这首诗是王安石游钟山时所作,表达了对钟山的喜爱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。“终日看山不厌山”,整日看山却从不厌烦,直接抒发对钟山的喜爱;“买山终待老山间”,希望买下这片山,最终在山间养老,展现出对山间生活的向往。“山花落尽山长在”,山上的花虽然会落尽,但山却永远存在,写出山的永恒;“山水空流山自闲”,山水虽然空自流淌,但山却依然悠闲自在,把山的从容与淡定写得淋漓尽致,也暗含诗人对人生的感悟。
17. 《越人以幕养花因游其下二首・其一》
幕天无日地无尘,百紫千红占得春。
野草自花还自落,落时还有惜花人。
这首诗写越人用幕布养花的情景,充满春日生机与人文关怀。“幕天无日地无尘”,用幕布遮蔽天空,没有烈日照射,地面也没有尘埃,为花营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;“百紫千红占得春”,各种颜色的花竞相开放,占据了整个春天,尽显春日的烂漫。“野草自花还自落”,野生的花草自己开花自己凋谢,透着自然的随性;“落时还有惜花人”,花凋谢时还有珍惜花的人,既写出对花的怜惜,也暗含对美好事物的珍视,情感细腻。
18. 《晴景》
雨来未见花间蕊,雨后全无叶底花。
蜂蝶纷纷过墙去,却疑春色在邻家。
这首诗写雨后初晴的景象,充满趣味与遗憾。“雨来未见花间蕊”,下雨前还没看见花的花蕊;“雨后全无叶底花”,雨后连叶子底下的花都没有了,写出雨水对花的摧残,带着一丝遗憾。“蜂蝶纷纷过墙去”,蜜蜂和蝴蝶纷纷飞过墙去;“却疑春色在邻家”,让人怀疑春天的景色转移到了邻居家,运用拟人的手法,把蜂蝶的行为与人的猜测结合起来,既写出雨后的景象,又充满生活情趣,耐人寻味。